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行走中国:"银发"浪潮来袭 中国养老机构面临短缺

新华网北京1月18日电(记者 杨慧 李斯博 任珂 孟娜)新春将至,西城区民族养老院打扫得焕然一新,到处装饰着彩色拉花。而大堂中悬挂的寓意“二龙戏珠”的两条工艺品龙和灯笼,更增添了龙年春节的气氛。

此外,敬老院还给每位老人准备了过节的礼物,并组织他们在院里的多功能厅举办了春节联欢会,表演业余时间学习的京剧、书法、合唱等节目。

今年,已经是杨亚琳第四次参与组织敬老院的春节联欢。2008年大学毕业后,她和同班18个同学从宁夏来到北京,在西城区牛街民族敬老院做养老护理员。然而在不到四年时间里,同学们一个个离开,现在只有她和另外一位同班同学留在这里。

敬老院办公室副主任李淑云发现,像杨亚琳这样年轻专业的护理员越来越少。很多大学毕业生干一段时间就走了,寻找专业的年轻护理员,成为李淑云今年的一大重任。

李淑云说,院里的失能老人将近一半,照顾这些老人需要更多的精力。而护理员的流失给管理也带来了不少麻烦。新来的护理员都要参与区民政局组织的培训,参与资质考试。由于敬老院里回族老人占了六、七成,培训时还得让新人学习回族的风俗传统。

做清洁、给老人送饭、帮老人洗漱,护理员们每天从早上五点半一直忙到晚上七点交班。杨亚琳说,院里的50多名护理员每天既要监测老人的身体状况,又要兼顾这些杂事,劳动强度很大。而面对一些患病老人和死亡,护理员的精神压力也很大,加上缺乏合理的疏导,因此很多人不愿从事护工职业。

“我现在还能回想起来我第一次送走老人的情景,虽然不是特别害怕,但感觉特别难受。”杨亚琳哽咽着说。

由于缺乏统一行业标准,准入门槛较低,目前从事这类工作的大都是四五十岁的非专业护理员。中国的护理员市场流动性很大,很多养老院都面临着人员流失。

除了护理员流失严重外,养老机构也面临资源不足的问题,据李淑云介绍,自从该院2008年成立以来,220张床位一直处于饱和状态,最近一年多登记排队入住的就有100多位老人。